一個國家沒有了讀書種子很可悲。二三十年代,泰戈爾、羅素、蕭伯納先後訪華,在北京上海的大學,都有相應的學者接待。泰戈爾在北大講座完畢,出席徐志摩、胡適、凌叔華、陳西瀅在庭園裏的花間茶會。今日沒有這樣的訪問,亦無如此盛會,雖然聲稱「與國際接軌」,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人。
因此放出去的全部是小平頭粗聲大氣的消費客,或到華爾街求IPO的企業合夥人。中國的領袖去英美訪問只能在講話中拋演一張長書單,講海明威、羅曼羅蘭什麼的,怕西方人覺得沒有文化。但是文化不可以這樣「打造」出來。讀書人如果是種子,是要澆水和陽光培種的:一株樹、幾朵花、一片森林。人物也有一大群,像一條長廊的畫像,一條銀河的繁星,而到今日,長廊的燈熄了,天上的星星也滅掉,田園鋪成了水泥路和商場,低頭一看,都沒有了種子。
所謂「深度閱讀」,是指讀者專注閱讀,投入書本之中,心領神會書內的感官世界、情感波動或道德矛盾。當人閱讀一本內容豐富、描寫細緻、比喻出色的書本,腦部多處會變得活躍,這時候,人就進入了深度閱讀狀態,跌入文字世界,如同親歷其境。深度閱讀是十分有益的腦部訓練。過程中,讀者反思、分析故事內容,也會聯想起個人經歷,繼而提升同理心。而且,這能使人細心欣賞小說的感動細節,並領悟當中文字真意,亦能促進寫作。
「淺度閱讀」則相反,其讀物包括網上的八卦新聞、Facebook 分享、輕鬆的博客文等。這些文章相對較少獨特的意見或分析,所以讀完後,很快就會忘記內容,沒學到甚麼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 CUP 媒體】
*CUP 跳出網絡,走到 7 月 20 日至 26 日舉行的香港書展,為你帶來不只十條的要聞。
攤位 1B-A37,是讓你讀書成癮的起點。飽讀閒書,不至於受困成愁,最好可以因此把生活過得更好,愛得更深邃投入。